用道德自律呼唤精神文明的回归
12月5日,以“伦理学与中国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伦理学会2015年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出席会议并致辞。王世明强调,现代化任务越艰巨,越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负面的东西,但我们毕竟是一个以道德文化为底色的大国,应当有充分的道德自信。(12月6日《人民日报》)
伦理中国自古有之,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伦理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原先的范畴,伦理学已经深入到国民性格和民族精神的领域,一举手一投足,言行举止之间无不透露着文化的印记。谦卑友善、温良恭俭是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但是如今这种长在血液里的道德自省却有被负面所污染蒙蔽的危险。
传统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先前,但是身处转型期的中国也难免会出现个别的矛盾,矛盾虽小,但是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环境里,都被一些人无端放大。负面情绪的渲染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催生了负面情绪的产生,开始有些人抱怨,这是社会发展中所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不能刻意回避,也不能置之不理。诚信品质的缺失和伦理道德的失位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社会整体的信任感受到损伤,危害的最终还是普通大众自己。
究其原因,除了发展规律的不可避免,还有就是公民内心道德约束的松懈和松散,在纷乱的万千世界中没有保持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和价值体现。这就需要我们从内心入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任务越艰巨,我们越要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将道德的力量延伸到现实领域。而一谈到伦理,必然就会说到道德,道德自律是中国人一直所追求的精神境界,问题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灭,作为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古老国家,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会有问题出现,但是最终都会被社会消化,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道德自信。
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其作用就是判断人们行为是否应当,是否有意义、有价值。可见,从伦理层面看,道德、道德规范、道德价值、道德价值判断这些概念都是表达人们行为的社会正当性。想要消除负面情绪,除了伦理和道德的不断进化,最重要的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价值观念有效契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民众的生活当中去。如果说传统的文化的魅力在于影响人的精神,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魅力就在于重塑人的精神,使之能够面对各种不利因素的侵扰,不会被社会的阴暗所左右。
道德的特点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向公民道德转换才能够成为人们的日常规范,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实中的问题的产生大多都是因为精神世界的紊乱造成的,想要彻底解决现实中的诸多问题,最终还是要从精神层面入手,用精神力量来净化现实中的污浊。(程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