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鹿城文明网!今天是:
投稿邮箱: wzlcwmb@163.com 滚动新闻:

鹿城文明网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鹿城文明办  ->  专题  -> 正文

我区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015年11月17日 来源:中国永州新闻网 作者: 发布者:鹿城区文明办 字体:

  ◇唐解放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我们认真面对、切实解决且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因为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整个小康社会的建设,老龄工作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的突出问题在农村,老龄事业的薄弱环节在农村,老龄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在农村。应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一、既令人欣慰,也存在不足:农村养老问题现状

  目前,我区老龄人口9.0622万,其中农村老龄人口7.4825万,占全区老龄人口的8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农村养老形势也令人欣慰。一是年满60岁的老人都能领到政府发给的每月55元的养老金。二是农村“五保”老人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全区农村“五保”老人4338人,建乡镇敬老院13所,集中供养“五保”人员507人,按每人每月生活费455元生活标准供养,分散供养人员3831人,每人每年生活费2940元。三是部分农村贫困老人纳入了低保范围,每年可领到生活补助1500元。四是认真落实了农村计生奖励政策,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老人每年每人享受720元的政府补贴。五是对65周岁以上老人实行免费乘坐公交车。六是百岁老人长寿保健金由每人每月原来的200元增至400元。

  但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农村老年人养老仍面临着不少困境和问题。

  1、经济匮乏,生活清苦。农村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劳动和子女的经济资助。但较多老人的生活水平状况不容乐观。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基本的口粮,逢年过节送一点钱,有的子女连最基本的口粮都打折,要老人三番五次上门催讨;有的子女根本不管父母的死活,什么都不给;一些在外打工的子女由于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无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家里的子女上学及生活费用还要老人来支付等等。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缺失,子女赡养责任差,许多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保障,过着比较清贫艰苦的生活,住的是狭小低矮、四处通风的旧房,吃的是咸菜拌饭,一年难添一件新衣裳。

  2、孤独寂寞,有难无助。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后,留守在家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水平也随之下降,尤其是青年夫妻双双外出,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这些外出者把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空巢”老人不但日常生活受影响,连精神慰藉也没有了。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体弱多病老人,有时患病无人照料,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请人服侍。因此,他们感到特别孤独无助,心理有话无处诉,有事无人帮。加之,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蹲墙根、找树荫、聊聊天、看电视”成了许多老人的生活轨迹。因为难有精神寄托,他们完全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3、治病医疗、不堪负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有所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他们最担心自己生病,最怕进医院,普遍有“拖病”的心理。虽然他们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高、药价贵,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病情,宁愿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添麻烦;另一方面也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干脆不治。尤其是那些患有慢性疾病者,因经济来源匮乏,处于“有钱看病则生活无着落,若用于生活就无钱看病”的两难境地,只好听天由命,活一天拖一天。

  4、带养孙辈,力不从心。农村青壮年在外务工,孙辈的读书教育任务也就全部落到了老人身上。照顾孙辈的生活,已经加重了老人的生活压力,而对小孩的教育感到心理负担更重。因为老人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小孩成绩上不去。而且现在农村交通、通讯发展快,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一长,又担心发生一些意外。加之又是隔代教育,孙辈特别是独生子女也不好管,很多孩子性格孤僻,时不时惹祸上身。老人们总觉得管小孩力不从心,教育不好小孩又怕儿女们埋怨。

  5、涉老侵权,比较严重。农村老年人的权益保障难落实,涉老侵权问题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一、经济赡养方面的侵权;二、老年人婚姻上的侵权;三、涉老财产方面的侵权;四、精神赡养方面的侵权,等等。

  二、意识淡薄,保障缺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子女不尽赡养义务。我区95%以上的老年人依靠子女赡养,“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少数子女自身素质不高,尊老养老观念淡薄,往往是“一个老子可以养十个子女,而十个子女却容不下一个老子”。一是子女间非正常攀比,推卸赡养责任。如邮亭圩镇75岁的胡某有3个儿子,都已成家独自生活,老人则住在旧房里,3个儿子原来商量好每家都拿出一定的钱粮赡养老人,可后来老二以父亲在老三结婚时花的钱比他多为由拒绝赡养老人,老三儿媳妇则以结婚时老人怠慢了娘家人为由也不尽赡养义务,老大开始按时给老人送钱送粮,后见两个弟弟这样,也停止了供应。二是老人在处理诸如分家产,帮忙料理家务等事务中,有时难以做到平均,子女就认为没有“一碗水端平”而对父母产生偏见,形成多得好处多养老、少得好处少养老、不得好处不养老的状况,珠山镇陈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埋怨父母有偏心重弟弟轻自己,因而不承担赡养义务。。三是个别子女以自己没有继承享受过“祖业”,全凭自己打拼成家立业为由,不愿赡养父母。四是极少数子女文化低、无技术、不善经营,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勉强养家糊口,无能力赡养父母。

  2、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下降。现在的农村年轻人较为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强,传统的“孝道”观念下降。有的只注重追求自己的享受、享乐,对父母的苦与乐不闻不问;有的把老人当作家庭的负担,认为老人既不能劳动又不能赚钱,不能给家庭创造财富,还要供他们吃、住、养老送终,很不划算,视老人为包袱;有的把“养儿防老”当作千古不变的定律,认为出嫁的女儿没有义务赡养父母,只应由儿子来尽孝道。

  3、青壮年进城务工较多。为生计,现在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去打工,使他们无暇顾及父母。一些青壮年夫妻只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把子女带出去一起生活,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现在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加大了家庭负担,导致青年人消极拒养老人。

  4、尊老敬养的社会氛围不浓。①领导重视不够;②宣传力度不够;③社会关注不够;④资金投入不够。

  5、社会养老保障金标准低。在农村经济普遍不发达、农民收入偏低、政府财力有限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太低。

  三、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做好养老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养老支持力度。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才能解决一系列的农村问题,包括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农民富了,口袋鼓了,养老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2、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改变人们传统的养老观念,建立养老金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对特困老人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后,仍不能维持日常生活的,政府应适当给予经济救助。积极扩大农村低保范围,尤其是老年人群,实现应保尽保,应保必保。

  3、不断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一是提高医疗报销比例。二是对农村老人实施优惠服务,年满75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年对他们免费体检一次,住院费用报销增10%。三是加强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切实扭转轻防重治,轻小病重大病的倾向。

  4、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农村养老机制。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养老,增强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制意识,从居住条件、物质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健全家庭养老的有关法规要求,强化村组对家庭养老情况的监督。二是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配齐人员,提高服务质量水平,使老人能进得来、留得住、住得好。三是建立民间养老机构,政府结合实际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农村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善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民间托老所、养老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福利服务设施,适应农村养老社会化服务的需要。

  5、大力弘扬敬老养老新风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敬老养老风气的形成列入“乡风文明”的重要标准,使法治和德治得到很好的结合。一是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贯彻力度。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中青年人认识到赡养父母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法律赋予的责任,“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子女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拒绝赡养老人。二是加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开展多种形式的评选表彰活动,如敬老模范村、孝亲敬老之星、和谐家庭、敬老好儿女、好儿媳等。营造敬老养老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敬老养老典型事例,以好的典型引导人,以反面教训警示人,教育引导公民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三是加强涉老案件的惩处和调解力度。司法部门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好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四是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乡镇、村建立老年人活动室,以供老人看电视、打牌、下棋、运动等;在村级普遍建立老科协会员之家,经常组织老人开展舞蹈、腰鼓、舞龙、自我保健、自然疗法等活动。同时,还要注意疏导高龄、特困、空巢老人的思想情绪,使老人在思想上心态上珍惜晚年时光,树立自强信心,憧景美好生活,做积极、健康、快乐的老人。

  作者系永州市零陵区老科协民政局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