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敏:唱响经济主旋律 始终把振兴实体经济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朱崇敏同志在八届区政府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2014年8月1日)
这次区政府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省政府第四次全会、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政府第五次会全精神,按照区委八届七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主要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奋发有为,迎难而上,全力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目标任务。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上半年工作,进一步坚定赶超发展的信心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和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鹿城工作会议精神和陈一新书记重要指示,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奋勇而上,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各项主要指标趋稳向好。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3.8亿元,同比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亿元,同比增长8.5%;财政总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1.7%;外贸出口总额16.7亿美元,同比增长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54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1元,同比增长10.9%。上半年2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保持同比正增长的有24项,增速高于一季度的有15项,增速高于去年同期的有19项,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11项,基本实现了“开门红“、“半年红”目标。主要工作体现在六方面:
(一)经济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全面落实助企强工各项举措,建立金融风险处置机构,帮助企业融资9000万元,在鹿银行机构不良贷款额下降19.6亿元。加快时尚城区建设,初步完成环五马街千亿级商圈建设规划编制,鹿城工业区A378地块等时尚产业平台顺利推进,全区主营收入在亿元以上文创龙头骨干企业达到15家,江心屿景区智慧旅游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网络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际轻工淘宝城、网络经济青年创业园等电商产业平台完成主体建设,全市首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基本竣工。“四换三名”、“三转一市”等工作扎实推进,入围省“机器换人”示范项目2个,占到全市四分之一,21个工业用地二次开发项目预计可新增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鹿翔小微园、嵇师小微园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顺利通过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工作省级验收,被评为省级“腾笼换鸟”先进区。“强三优二”城市有机更新顺利推进,“黎明·92”文创园整体提升进一步加快,旧厂区改造完成量居全市第二。着力推动“资本鹿城、回家发展”,设立全市首个常设招商引资绿色窗口,全区共引进项目21个,实际到位资金28.8亿元、同比增长310.2%,项目引进增速和实际利用外资完成率均居全市第二。加快“农业两区”建设,都市农业稳步发展,组建供销农产品公司,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家庭农场5家。
(二)有效投资总量再创新高。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7亿元,同比增长20.8%,项目投资增速、民间投资增速分别高出全市平均4.3个、16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居全市第四。全力攻坚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超百亿的7个重大工程集体开工,市域铁路S1线、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鹿城段前期工作顺利,林里片区低丘缓坡项目加快推进。亮点区块建设有序推进,滨江商务区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取得重大突破,完成城市中央绿轴上田村历史遗留问题梳理。深化破难攻坚行动,永川路地块、温瑞大道一期项目等拔钉清障取得突破性进展,共化解城建类历史遗留问题25个,土地转而未供、供而未用清理分别完成1101亩、1158亩,瓯江治理一期工程到位中央和省补资金3600万元。
(三)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深入推进“六城联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爱卫办暗访和省级森林城市验收,完成城中村改造18.6万平方米、完成率134.5%,拆除违建30.3万平方米,宗教和民间信仰场所违建处置率达到97%,藤桥利八坑村成为全市首个无违建村,白马服装商场、温州市鞋料市场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两无三化“累计排名全市第一,省“三改一拆”督查组反馈整改意见全部完成。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攻坚战,全面启动系统治水“六大工程”,实现“四级河长制”、“河道警长制”全覆盖,西向排洪工程鹿城段、七都标准堤塘等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完成垃圾河整治16条、黑臭河整治15.3公里,基本创成9条无违建河道,九山河(内河)、瓯江(郭公山至杨府山段)达到可游泳标准,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河道保洁工作排名全市第一。扎实推进双屿综合整治“七大行动”,鞋都三期立交桥等5个项目竣工,去年以来外来人口减少9.3万,下降26.8%。加大交通治堵力度,深入开展停车非法收费整治,开工经四路一期等3条市政道路,新增专用停车位2634个,公共自行车实现24小时全天候借还车服务。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农村生活污水3年治理计划,初步建成江池-田塘头村美丽田园线。
(四)民生事业更加协调发展。省级教育现代化区加快创建,完成鞋都三小等一批项目建设,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评估。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入围全省“文化十强县”评选,江心屿历史文化地段保护整治任务基本完成,中华龙舟大赛暨温州龙舟文化节活动圆满完成。实施计生强基创优工程,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启动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示范区建设。省级卫生强区创建扎实推进,区人民医院迁建工程进展顺利,批准设置民办机构56家,社会资本办医机构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一,打击非法行医经验全省推广。社会保障进一步强化,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成立全市首家专业社工机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净增人数分列全市第一、第二,率全市之先为一级重度残疾人购买意外人身保险。出台藤桥镇农村D级危房改造方案,全区危房排查改造工作有序推进。通过“省双拥模范区“考核验收工作,被评为全省国防动员工作先进单位。
(五)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创新社会管理,以积分制为抓手,落实新居民随迁子女小学入学政策等梯度服务机制。全力推进城中村安全综合整治,整治居住出租房4300多户,消除生产经营场所隐患1300多处。全面推开“两化一网”、“清剿火患“等工作,大力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挂牌整治,安全生产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30.8%、93.5%。信访维稳保持平稳态势,赴省到市上访批次人数实现大幅下降。落实“六防工程”、“警灯工程”,推广物联网管理模式,刑事接警数、“两抢”、入室盗窃分别下降11.1%、61.2%、56.6%,实现平安大区“五连创”。
(六)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走亲连心解忧”、“走企连心解难”和基层蹲点调研等活动,解决基层反映问题165个。强化敢于担当意识,广场舞噪音扰民等热点问题得到有效处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全域审批模式,落实公共服务窗口无休日、否决事项“双告知“等制度,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加快编制,基本建成政府服务网。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纪律规定,加大办公用房整改力度,“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区发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是发展速度总体偏慢。从增速上看,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外,地区生产总值等7项主要指标低于年初指标增速预测,其中4项指标增速列“三区两市”末位。从进度上看,限上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建设、省“411”项目、招商引资、拆违等工作均未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要求。
二是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传统产业支撑力下降,全区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2.9%,在库规上工业企业比去年减少29家,限上餐饮业和住宿业分别下降15.3%和14.2%。新兴产业尚未壮大,时尚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业、网络经济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仅为3.5%、6.9%。同时,城市有机更新出现二产退出较快、三产进入较慢的现象,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滞后期。企业金融风险持续高悬,资金链、担保链化解依然艰难。
三是区位优势有所减弱。受宏观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固有的瓶颈制约,鹿城“一区独大”的优势已经逐渐弱化,特别是服务业、外贸、招商引资等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医疗、交通、住房保障等民生难点热点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原有的附一医等优质公共资源外迁,周边的城市综合体兴起,使得品质之区吸引力有所下降。
四是维稳压力仍然严峻。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隐患量大面广,信访总量仍然较大,重点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及暴露出的历史遗留问题仍然较多,对宗教场所拆违、防恐防暴等当前安全维稳领域新问题研究还不深不透。五是发展环境亟待改善。部分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创新精神不足,不敢突破,不敢担当,缺乏主动协调、主动牵头的责任意识。部分单位审批服务还不够优、效率不够高,存在“只微笑不服务”现象。部分街镇、部门抓经济工作积极性不高、基本底数不清、服务不主动,对企业困难听之任之,惠企政策落实不力,置经济工作于放任状态。对此,我们务必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唱响经济主旋律,全力抓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区经济虽已走出低谷,但尚未走出困境。下半年,我们要始终把振兴实体经济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发展“四新经济”,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实施温商回归,着力挖掘自身存量,充分激发创新要素,切实破解瓶颈制约,全力推动经济复苏向好,力争实现经济指标“全年红”。具体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风险化解。综合运用“双十条”升级版、“四把剪刀“,深入实施分类处置,探索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机构参与资产处置机制,切实帮助企业化解难题,力争不让风险沿着担保链传递,不让更多企业特别是好企业出险,确保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下降”。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建立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体系,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着力解决政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要深入开展规上工业企业走访活动,接下来区政府领导将每周安排至少半天时间走访企业,各部门、街镇也要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制定服务企业措施,切实解决企业难题,及时掌握规上工业企业动向,一旦有外迁苗头或经营问题,必须第一时间介入,年内确保规上工业企业服务到位,其他企业走访到位。区处置办要发挥主力作用,抓好3至5个重大风险企业担保圈处置。各街镇要负起属地责任,各部门要主动揽责,大胆协调,最大限度化解企业风险、减少企业及银行损失、消除不稳定因素。在鹿银行机构要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实现银行业自身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增加信贷投入,拓宽融资渠道,推动银企互惠共赢。政法机关要快速处置刑民交叉案件,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合力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各有关部门要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信用体系重铸,引导企业主动承担主体责任,积极组织自救,努力走出困境。要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政策,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抓好融资服务。优化完善房地产市场监管措施,规范商品房开发和销售行为,严厉打击恶意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建筑业市场的监管和引导,推动建筑行业摆脱传统模式束缚,走向“工厂化“,实现转型发展。
(二)突出抓好“四新经济”。坚持以时尚产业发展为引领,培育壮大“四新”经济,积极扶持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鹿城经济提质升级。推进时尚城区建设。把发展时尚产业、建设时尚城区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大都市核心区形象的重要抓手,以建设“宜商宜居、活力时尚“城区为定位,围绕有形时尚、无形时尚“双轮驱动“的理念,研究编制时尚城区发展规划,细化措施方案,推动时尚产业与大都市区融合互动发展。把环五马商圈作为时尚消费提振的重要抓手。优化调整五马街商圈定位、空间布局,注入特色文化元素,出台民宅临时转商用政策,推动商圈扩容提质升级。优化大南商圈交通业态,大力跟进世贸中心招商,推动未安置店面提速,加快形成环五马街千亿级时尚商圈。把高端智造业作为时尚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依托服装、鞋革、眼镜等行业的工艺基础和制造优势,引入时尚产品理念,增强轻工产品时尚设计和服务销售能力,促进流行时尚元素与传统轻工产业的融合。优化时尚资源要素配置,加快中国鞋都、轻工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建成融研发设计、时尚展示、信息发布、品牌交易为一体的时尚产业智造基地。把文创产业作为时尚产业发展的活力源泉。充分发扬“温州精神“,推动“两瓯两塑”等传统工艺美术及特色节庆文化等新兴产业发展。深化金秋文化节,策划江心屿音乐节、欢乐金秋购物节、鹿城人文景观特色游等时尚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时尚消费氛围。推进浙江创意园、“黎明·92”文创园等整体提升,10月底前实现新邦创意园、温州茶文化产业园开园。特别是要把鹿城工业区A378地块建设作为重点,通过高起点规划、新模式开发等措施,把A378地块打造成为集时尚、电商、研发等为一体的时尚产业园。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时尚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现有楼宇、拟开业楼宇、空置楼宇、建设中楼宇的招商运营和效益产出,加大置信广场等重点楼宇招商服务力度,确保年内建成楼宇信息库。优先发展创意研发、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医疗健康、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等生活型服务业,推动现代化商业核心区建设。以国家级智慧旅游项目试点为契机,加快藤桥休闲旅游度假等项目进展,积极推进五马街区、印象南塘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强化网络经济发展。以建设浙南首个网络经济百亿区为目标,加快打造国际轻工淘宝城、网络经济青年创业园、温州站前电子商务创业园等五大电商平台,确保11月底前建成温州首家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依托外贸电商联盟、外贸网商协会、阿里网商学院“三位一体”服务平台,加快中国鞋都省级电子商务集聚区创建,着力培育电子商务领军企业和人才。
(三)突出抓好有效投资。把有效投资作为保增长的关键,围绕“330亿元投资总量、25%增长率”的目标,紧盯省“411”项目、省市重点项目、百亿重大工程,强化目标管理、强化督导检查、强化考核激励,8月底前完成104国道西过境公路鹿城段二期工程征地协议签订,确保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任务顺利完成。加大项目攻坚力度,加快林里片区低丘缓坡开发等在建工程、吴滨巷地块安置房等新建工程建设,推进双屿至藤桥公路工程等交通项目和戍浦江整治工程等水利项目建设。主动做好上下沟通、跟踪服务,确保总投资154亿元的市级在鹿项目早落地。提早项目谋划,做深做细项目前期,8月底前完成“一报”,10月底前确定明年重点项目建设名录。把产业集聚平台建设作为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结合工业园、文创园、小微园、电商园、都市农业园建设,加快产业平台升级。重点加快市级小微园建设,确保8月底前开工鹿城科技创新小微园,9月底前开工仰义渔渡小微园,11月底前开工中通电商物流园。加大有机更新力度,加快吴桥工业区等重点区域有机更新,力争完成更新项目80个。
(四)突出抓好“温商回归”。围绕“温商回归三年超三百亿工程“的目标,坚持引温商、招央企、选外资三管齐下,推进七都、藤桥等温商回归平台建设,加快温州中心大厦、鹿城广场等项目建设,推进温商总部家园、极地海洋公园等项目落地,深化藤桥养老养生休闲产业和西洲岛项目前期,力争完成招商引资项目投资92亿元。加强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加大金融服务业、都市休闲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招商引资力度。探索“国引民进“的方式,对政府性投资项目最大限度向民资开放,推动民间资本顺畅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扩大民间投资占比。实施支持温商创业创新工作三年规划,发挥温商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实行招商项目网格化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招商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落地率。深化招商项目库建设,各街镇要摸清底数,相关部门要帮助指导,共同推出一批深度包装的重点项目。强化“三招一优”力度,既要像导弹一样精准招商,更要努力当好“店小二”,积极为温商回归项目提供主动服务、全程服务、精准服务,对温商回归大项目好项目,在要素配置上要予以优先考虑。
(五)突出抓好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四换三名”、“三转一市“,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争设备投资达到技改投资60%以上、劳动生产率增长5%。出台“三名”培育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培育一批有行业引领能力、对产业链上下游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加快工业用地二次开发,确保全年完成二次开发项目30个,新增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引导企业正常申报产值和营业额,区经信局、商务局要加强指导,税务、社保、电力、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避免因监管手段简单化,挫伤企业上规升级积极性,确保完成个转企2000家、规下转规上77家、股改28家。积极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区,完善“五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藤桥省级高新园区、鹿城科技文化融合基地等建设,建立区级机械自动化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年内新增高新企业8家以上,新增省级科技型企业60家以上。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四大行业整治提升工作通过市级整治验收。利用全省启动县市改革试点的契机,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年内承担一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项目。
(六)突出抓好要素保障。着眼长远和全局发展,争取更多的国批省批项目,缓解要素瓶颈制约。抢抓低效土地再开发试点的契机,确保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12万平方米以上,土地转而未供、供而未用清理完成率均达到90%以上。加大引才招才力度,落实企业人才子女小学阶段入学政策,深化特殊岗位政府雇员制、编外用工管理办法,创造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坚持“外引内育“打造人才强队,建立全区重点人才、紧缺人才库,加大领军型和人才团队的引进。开展闲置资源排查、清理、利用专项行动,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和产出率。深化金融综合改革,加快街镇民间借贷备案便民服务点建设,探索定向债和定向集合资金等方式解决融资难题。
三、围绕“两美”建设目标,全力推进大都市核心区发展建设美丽鹿城、创造美好生活,是区委贯彻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要按照省、市、区委的部署,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目标,完善机制,抓好落实。
(一)优化大都市区发展空间。围绕大都市功能区功能布局,完善功能区划和各类规划调整机制,进一步整合提升功能区之间的组团功能,增强城区的承载力和竞争力。推进“3+1”亮点区块建设,完成杨府山塗村、城市中央绿轴200米范围内的拆征工作。加大交通治堵力度,深化开展乱停车、停车非法收费等整治专项行动,协同推进广化南路等主干道路建设,10月底前开工建设双屿客运中心过街天桥,年底前完成拥堵点、断头路、三大进城口整治,确保新增1000辆公共自行车、30个服务网点和改造4个旧小区停车位。
(二)全力加快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大力推进系统治水“六大工程“,深化“河长制”等五大机制,明确河长包干职责,加快瓯江治理一期工程、黄龙片区北排工程、丰门河整治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23.8公里黑臭河治理整治、19个截污纳管工程,创成无违建河道78条、浙南水乡滨水公园10个、美丽水乡示范街道1个。大力推进双屿综合整治,加快鞋都改造启动区、中央涂片区改造等重点区域建设,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4项指标增长、新居民人口总量等7项指标下降、污水管网全覆盖。
(三)大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坚定不移地推进“三改一拆”,协调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年内完成拆迁602户、征收扫尾217户、旧住宅区整治5.3万平方米,宗教和民间信仰场所违法建筑全部排查处置完毕,全区首个BT项目五马丰收村地块竣工验收。深化“联创攻坚”,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主攻方向,确保10月底前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扎实推进“四边三化”工作,确保完成三年整治任务,年内建成城区绿地140.4公顷、省级绿道20公里、城区绿道23公里、省级森林村庄1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1.7平方米,力争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实施市控以上重点企业在线智能监控系统全覆盖工程,创成省级以上生态街道2个、市级生态村5个。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精品线1条、精品村3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点16个。
(四)提升社会事业发展。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抓好各项民生实事,解决民生热点问题,确保全年新增财力70%用于民生事业。深化省级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开展“中央厨房进校园”试点,加快实施智慧教育城项目,推动我区教育向优质均衡和品牌办学转变。推进省级文化先进区建设,加快瓯江沿岸旅游文化项目等5个市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建成3个市级以上文化强镇或文化示范社区(村)、25个市级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和藤桥镇综合文化中心。推进省级卫生强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创建,实现区人民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迁扩建工程主体结顶,创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深化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加快打造“20分钟计生优质服务圈”。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成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5个。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新建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2家。
(五)深化平安大区创建。健全“四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严格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完善社区运行机制,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推行智能化管理和“综治一键通”,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大消防安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监管力度,深化新居民积分制管理,推进城中村安全综合整治攻坚行动,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大力开展防汛防台安全检查,全面完成七大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确保安全度汛。加大信访问题化解力度,完善信访十大机制,遏制非访势头,确保不发生“一票否决”事项,实现平安大区“二次夺鼎”。
四、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当前我区正处在转型提升、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一系列的发展措施需要落实,一大批的重点项目需要推进。我们务必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突出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力争把鹿城的“软环境”打造成推动赶超发展的“硬实力”,从而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继续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坚决摒弃“闯关”思想、克服松劲情绪,高标准严要求抓好整改,紧盯问题领办,制定整改方案,抓住重点问题,做到“四明确一承诺”,确保整改取得成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管用为要求,以长效为目标,强化建章立制,全力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确保用制度管住干部的行为,用机制规范权力的运行。注重统筹兼顾,一手抓教育实践活动,一手抓改革发展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体现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教育实践活动成效促进发展、取信于民,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大力推动简政放权。重点抓好“四单一网”建设,8月底前区编委办要牵头制定完成政府“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区审管办要牵头制定完成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区财政局要积极对接市财政局,同步推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并加快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切实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及收费;区政府办公室要牵头做好政务服务网建设深化工作,确保这项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以双屿综合执法为试点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中介机构改革,确保中介服务提速30%以上。
(三)紧盯目标狠抓落实。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是对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不折不扣、尽职尽责完成,确保不辱使命。各部门、街镇务必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任务和完成节点,一鼓作气,一丝不苟,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对于区委、区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定下来的事情,制定了的目标,必须无阻力执行,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分工分家,推诿扯皮。要破除“中梗阻”问题,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要切实掌握夏宝龙书记提倡的“工作十法”,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四)严明纪律优化环境。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和市委“1+8”实施意见,严格管控“三公经费“支出,从严控制预算追加和新开支项目,把腾出来的钱用于民生、用于发展,真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确保权责统一。要大力推行柔性执法,整治行政乱收费,规范入企检查行为,严格执行“企业宁静日“和涉企检查报备制,着力打造零干扰的经营环境。要加大督查力度,严肃追责“只微笑不服务”等行为,积极探索“电视问政“等方式,及时准确掌握重要工作推进情况。同时,实施重点工作免责机制,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最后,我再强调两项具体工作,一是要立即着手谋划明年工作,特别是时尚城区建设、“五水共治”、振兴实体、温商回归、有效投资、“三改一拆”等工作,以及做好明年土地指标申报、资金安排等前期工作。二是对于未在全会报告中提到的其他面上工作,有关单位要对照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和考核目标,逐一抓好落实,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同志们,今年的时间已经过半,下半年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立发展之志,谋发展之策,鼓发展之劲,求发展之效,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决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