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鹿城文明网!今天是:
投稿邮箱: wzlcwmb@163.com 滚动新闻:

鹿城文明网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鹿城文明办  ->  全民阅读  -> 正文

【书籍扫描】《私想鲁迅》:一份平民视角的真实存在

2013年10月21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发布者:鹿城区文明办 字体:

《私想鲁迅》 著者/木刻:刘春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对国人而言,几十年来,“鲁迅”这两个字,曾经超越了一般的人名,成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是人们形成思想文化观念最重要的精神资源之一。对鲁迅的研究亦汗牛充栋,名家辈出。

  不久前,由艺术家刘春杰历时两年,独立完成版画、文章及图书装帧设计的《私想鲁迅》一书出版。

  全书由63幅木刻和56篇杂文组成,一方面着意探索欲立足“当代”且面对“当代”发声的版画艺术语言,另一方面则以文风鲜明的“刘氏私想”,直接切入当前略显寂寞的“鲁迅”话题,带出鲁迅一生家事、文事、人事及国事。

  以自己的方式表现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版画之父。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他以普通作家的身份,举办了一次版画讲学班,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为后来中国版画的振兴谱写了序曲,也由此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艺术家,留下很多非常动人的木刻作品,现在都是我们学习的经典作品。”

  谈及《私想鲁迅》的创作缘由,刘春杰对鲁迅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用自己的笔来写鲁迅,或者用自己的木刻来表现鲁迅,还没有人做过。我已从事了近30年的木刻创作,写这本书责无旁贷。”

  刘春杰在《私想鲁迅》书中创作的许多版画作品,来源于历史照片又不同于历史照片。比如其中有一幅朱安的像,虽是从照片里转化过来,却多了原作没有的忧戚,其中包含了创作者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体现出他对历史的态度。

  此外,刘春杰坦言,时下有些人对鲁迅以及其他文人的某些重新评价,令他感觉很不舒服。在《私想鲁迅》中,他试图把鲁迅作为一个长者,与之进行对话。“我经常在想,如果他是我爷爷,我会怎么看他,我会怎么评断我爷爷的同代人,包括他碰到的蔡元培先生。这是我做这本书最初的一个出发点。”

  在书中,刘春杰虚拟了与鲁迅的一段对话。对话的最后,鲁迅对他说:“……安全、安全、再安全!……当然,我也准备戒烟了,现在雾霾如此严重,人们呼吸都困难,我就别再添乱了。”然后飘然而去。

  以此为例,刘春杰借鲁迅之口,道出了他在艺术创作中想要表达的主题,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和这个世界,发出了他的见解与质疑。 

 对鲁迅精神最好的弘扬

  研究鲁迅的著名学者孙郁说,刘春杰的创作不是“吃鲁迅饭者”的一种刻意,而是心灵的需要。正如现在有很多人将鲁迅视为自己的思想资源,用鲁迅的眼光、态度来剖析现在的社会和生存环境,借助鲁迅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进行自我解剖、自我认识,从而建设自我。

  刘春杰将自己对鲁迅的向往,深情地融入此书。鲁迅先生的嫡孙周令飞对刘春杰这份非同常规的“私想”,给予了极大认可。

  “《私想鲁迅》里对于鲁迅的思想是刘春杰个人化的理解和应用。作者谈他对鲁迅的阅读和认识,借助鲁迅的眼光和思考的方式去观察和分析当下的社会现象,甚至他以玩笑或是一个晚辈亲昵的方式和鲁迅对话,来剖析解答自己的内心困惑。”周令飞笑言,“借用之前人们很爱用的一个词,这就是‘活学活用’鲁迅思想。”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倡导木刻版画运动,首先看中的是木刻画制作的便捷,和印制散发的简便,如那个时代的杂文一样,是对有害的事物立即给予反响和抗争,是攻守的手足。所以可以说,鲁迅当时关注的是木刻艺术本身的现实作用。

  《私想鲁迅》中的木刻画同样得到了周令飞的肯定,“它们直接上承上世纪30年代木刻画最兴盛的路数,在今天这个版画不太被重视的年代放出光彩。在这样的背景下观察刘春杰的木刻版画作品,我们更感到一种可贵的,在今天值得大力宣扬和鼓励的精神,就是走大众化的路子,关怀社会,关心现实。”

  在周令飞看来,刘春杰的《私想鲁迅》在向上世纪30年代木刻画致敬的同时,也是向鲁迅倡导的现代社会的魂魄的回归,是对鲁迅精神的一种最好的弘扬。

  在离开这个世界近80年之后,鲁迅在刘春杰这里寻获了一份平民视角的真实存在。

  “今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式来观察鲁迅、研究鲁迅、呈现鲁迅,这也意味着在中国文化的发展里面,鲁迅是不可或缺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何林夏期待,能有更多人用自己的方式认识和了解鲁迅,从更多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鲁迅。他认为,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鲁迅思想才能被更好地传承。(记者 吴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