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鹿城文明网!今天是:
投稿邮箱: wzlcwmb@163.com 滚动新闻:

鹿城文明网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鹿城文明办  ->  全民阅读  -> 正文

【好书推荐】《国运:南方纪事》

2013年04月10日 来源:综合 作者: 发布者:王珈璐 字体:

《国运:南方纪事》吕雷,赵洪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改革开放壮丽图景的作品。它全面纪录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雨历程。格局宏大,人物众多。矛盾交错,涉及到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方方面面。似水年华如此波澜壮阔,历史篇章如此动人心魄。

  目录

  第一章 血色中的跋涉

  第二章 崩溃前的幻景

  第三章 大动乱和大逃港

  第四章 杀出一条血路

  第五章 梦寻之路

  第六章 脆弱的复苏

  第七章 国运彷徨

  第八章 奇思妙想出岭南

  第九章 以身试水 以脚趟雷

  第十章 开荒牛的勇气

  第十一章 风雨兼程

  第十二章 踏遍青山

  第十三章 山重水复

  第十四章 山高人为峰

  第十五章 区域模式

  第十六章 天降大任于斯人

  第十七章 狼烟四起

  第十八章 金三角的寒极

  第十九章 金牌管家

  第二十章 涨潮,涨潮,伶仃洋

  第二十一章 分享艰难

  第二十二章 任凭风浪起

  第二十三章 金融风暴

  第二十四章 壮志未酬

  第二十五章 热土雄风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血色中的跋涉

  1

  1943年广东省陆丰山区的天黑得很早。

  河口镇对门村的寡妇李春手搭凉棚朝远处的山峦看了看,发现太阳已沉人山巅,在分水线的露空带后泛射出残余的微光。在黑黑的堂屋内,她的小儿子阿香已经将书本准备好了,正等着她送来光明。寡妇将火把插进墙壁的一处孔洞中,阿香便在火光中打开了书。

  阿香是他的乳名,小名叫木香,大名叫国香,这个很有书卷气的名字还是老师给起的。

  一般人家的孩子晚上读书都是点油灯的,木香家比一般人家还要穷。只有穷到了一定份儿上的人家才能想出这么个照明的办法:上山砍来野竹子,将竹竿削去枝权,砸扁锤松,然后浸在塘里沤,沤熟后再捞出来,晾于,扎成这种可以缓慢燃烧的火把,每支大约可燃烧半个小时。阿香每晚背书,要用上三支。

  阿香很小的时候,先生和村里人就认为阿香是个读书的天才,母亲当然十分自豪地坚信这一点。在山区恶劣环境下生存的客家人有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传统:无论多么穷困艰难,一定要千方百计让孩子读书,如果孩子太多实在供不起,就是委屈老大、老二早早下田做牛做马,也要让老三读书识字。木香母亲以她惊人的生存能力一手抚养四个儿女,把最后一点点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最年幼的儿子木香身上。

  日军侵华引发的深重灾难,再加上生产力低下造成的生态链极度脆弱,使1943年的天灾酿成了巨大人祸。这场大饥荒是广东历史上数得上的一次浩劫,不少老人回忆起来仍痛心疾首、心有余悸。守寡多年的李春以磐石般的生存意志要养活她的四个孩子,但此时也只能将幺女卖了。小女儿被带走时还哭喊:阿妈别卖我,我就是饿死也要留在家里!可李春还是铁石心肠地把她卖了。一个女孩儿只卖了几斗谷,这是木香家全家救命的粮,既是活下去的一线生机也是永远的痛。

  熬过噩梦般的大饥馑,苦挨日子的寡妇李春,对孩子们更有着说一不二的绝对控制力。她安排大儿子和二儿子去当脚夫,替人挑米到东海,再将海边的盐挑回来,单程约有六十公里,要走两天,每程的报酬是三斤米。这是一种怎么计算都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脚费”,但精明的母亲还要从中抠出恰当的份额,用以补贴家用及供儿子读书识字。

  更令人惊讶的是李春居然胆敢向人借了三担米,换回来一条雌性的牛犊儿,养大后母牛生了牛犊,再将牛犊还给债主,就这么五马倒六羊的,最穷的佃户木香家竟拥有一头耕牛!“人吃牛脚底的饭。”李春分析道。因为你就是租人家的地来种,也要有一定的信用。拥有耕牛,就是佃户的信用。

  每天天未亮,她就将孩子们轰起来干活。说是“早起三朝当(一)日工。”二儿子很小就下田使牛,人还够不着犁把儿,只能用两手举着犁把走;阿香更是学龄前就上山看牛。

  木香家租了公尝的田来种(属于由宗族拥有的公田),租地两亩,丰年可收八九担谷,对半产量用来交租,款收年份,只能得产量的三成。因此他家一年到头吃番薯,就是年景好的时候,也只有年初一可吃一餐干饭,这一顿饭,李春一定要做得干于的,年三十晚上可吃一餐肉,李春一定要烹得特别香。这是穷人一年到头的体面与偶尔的挥霍,李春绝不对付。

  李春的心底那股劲道,就这样潜移默化地传给了下一辈。比方说如果有亲戚登门,送来的礼品,是绝不能当客人面吃的,客人走了以后才能吃。如果有人来作客,即使是同吃米汤番薯,在饭桌上也不能抢着吃,好吃的东西要留给客人。她教导孩子们说,人穷不要紧,只是别让人看出我们人穷气短;穷人更要讲一个忠字,绝不能拿人家的东西。在李春的主持下,木香家逢年过节也要去祭祀祖先与神祗。别人家祭祀时有“三牲”,李春也想方设法拿出祭品来。只不过别人的祭品总是新鲜的猪肉和鸡,而木香家与众不同,肉和鸡祭过祖后,将祭品洗了洗再去祭土地和关公之类的诸神,这一洗就等于换上新的供品了。李春对大惑不解的孩子们解释说,神这个东西,可敬而不可信。如果神们真的将供他们的祭品都吃了,有多少猪肉和鸡够吃?又有谁还会总去供他们?上供祭祀大家都是做个样子、表个心意的。因为全村到了日子都要去祭祀,如果我们家不去,那人家都知道了我们不仅穷,还比人家气短,更瞧不起我们。但是有一条,李春还是信算命的,但她对算命先生很不中听的话,也有自己一套说辞:“如果命算得不好,不会有人总记得住的。”因此,她基本上算得上是个乐观主义者。这也许是她长寿的基因吧,到了2008年,多次靠吃树叶草根生存下来的她还硬硬朗朗地活着,年纪一百一十二岁,是广东省最老的人瑞了。而她钟爱的小儿子、她引以为自豪也令全体乡亲们自豪的木香,早在1999年离她远去,据乡亲们说,那几天,祠堂前的百年老榕树在无风无雨中轰然倒地,宛如人之无疾而终。

  当年的李春也有困惑,就是自己始终弄不懂为何她家总是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