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文明网
创首善之区 建幸福鹿城
您当前的位置 : 鹿城文明办   ->   文明创建   ->   文明城市 -->正文
墨池坊焕新记:从千年古巷到“文艺会客厅”
来源: 编辑:鹿城区文明办 日期:2025年10月16日 字体:

青砖墙映艺术光影,咖啡香融翰墨清韵。漫步市区墨池坊,一步一景,古今交融。这条承载千年东瓯文脉的老街,历经两年精心改造,正以“有温度、有韵味、有活力”的姿态,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文艺会客厅”。

作为温州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标杆样本,自2022年启动改造以来,墨池坊以“古今交融、文商旅共生”为核心理念,成功从一条沉寂老街焕新为集文化体验、艺术展示、休闲社交于一体的复合空间,成为“人民城市”理念在温州的生动实践。

墨池坊庭院

古巷蝶变:从沉寂老街到文化地标

走进墨池坊,青砖黛瓦的传统院落与现代艺术展相映成趣。在23号庭院里,本土艺术家的画作吸引着艺术爱好者驻足品评;拐角处的“墨咖啡”内,年轻人正一边品尝咖啡,一边透过木格窗欣赏古巷风韵。“以前总觉得老街破旧,现在才发现老房子也能这么有味道,我们全家都爱来逛一逛!”市民黄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温州人的心声。启文楼前的青石路和错落有致的传统院落,不仅还原了历史风貌,更成为市民感受城市记忆的公共空间。

这一转变来之不易。曾经的墨池坊,虽地处温州古城核心区域,却一度门庭冷落。转机出现在2022年,随着鹿城区启动墨池坊—东瓯王庙—县学前改造提升工程,这条古巷终于迎来新生。项目以“风雅墨池坊、千年东瓯王”为定位,对墨池、玉介园、王谢祠等“一园六景”实施保护性修缮。改造团队秉持“保旧、复旧、饰旧”原则,力求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原真性。

墨池坊内的展览一

非遗新生:让传统技艺“被看见”

街区焕新,也为“藏在深闺”的非遗技艺打开了新天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瓯塑便在此迎来了高光时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郑建琴的工作室如今已成为热门参观地。“以前工作室不对外开放,现在游客络绎不绝,很多人都会主动询问‘这是什么’,这等于为瓯塑做足了宣传!”郑建琴欣喜地说。

这正是墨池坊“文化为底色、体验为核心”活化策略的生动体现。街区创新打造“民间活态博物馆集群”,引入美术馆、文化馆等多元空间,常态化举办艺术展览与非遗展示。6个特色院落功能各异,通过“艺术+研学”“艺术+非遗”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可亲手参与瓯绣、瓯塑制作,真正实现了非遗的“见人、见物、见生活”。

郑建琴在作

保护活化:探索城市更新“温州路径”

墨池坊的更新,远不止“刷墙修屋”的表面功夫。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建设工程科科长陈华和介绍,在“硬件”上,团队根据“一房六院”规划思路打造差异化院落空间:20号院、23号院还原传统民居风貌,8号院、16号院则融合中西建筑韵味。在“软件”上,街区移交鹿城区文旅传媒集团统一运营,精准引入文化新业态。据了解,墨池坊的更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注重游客体验,更关注原住民生活需求,实现了街区、景区、社区的有机融合。

游人如织的墨池坊

从斑驳古巷到“文艺会客厅”,墨池坊的蜕变,正是温州城市有机更新的生动缩影。在这里,千年东瓯文脉与当代生活深度交融,不仅唤醒了城市记忆,更点燃了文化自信。这条古巷的焕新之路,也为更多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活化,提供一份可复制、可推广的“鹿城答案”。

相关链接:

文明网站:中国文明网浙江文明网温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