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古巷,是城市有机更新的见证者,也是现代生活与传统对话的窗口。在鹿城区,越来越多的老宅正悄然苏醒,化身新的活力空间。那么这些变化因何而生?下面,跟随记者的镜头一同走进街头巷尾,探寻其中的答案。
上午,位于鹿城区书堂巷62号的改造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分工协作,修缮瓦片,栽下葱翠绿植。一个半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杂草丛生、梁柱倾颓、墙壁缺损,因长期失修被列为D级危房。如今,传统门头依旧,老宅却已焕然一新。这般蜕变并非个例。
作为温州主城区,鹿城拥有大量老屋旧宅和历史建筑,其中不少因长期空置而日渐破败。面对这一现状,鹿城区探索出“政府扶持、社会资本投入、市场自主调适”的创新模式,让老屋旧宅通过改造提升恢复功能,重新融入城市肌理。
鹿城区老屋改造团队负责人杜沐晨说,“刚开始没有接触,可能有些东西比如说东拆西补的,这边拆了觉得不满意,那边又要往回搭,没有自己的设计理念,然后后面越做越顺手,就会越做越顺。”
鹿城区在保留老宅建筑风貌的同时,引入了咖啡、茶饮、非遗体验、民宿等文旅业态,将老宅庭院打造成兼具观赏、体验、消费等功能的复合空间,让市民游客在庭院深处遇见诗意。如今,书堂巷62号的改造已进入收尾阶段,杜沐晨开始规划起老宅的未来。
“我们之后有想法,就现在的房子可能是200平方米、300平方米,我们现在逐步变大,拿8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我们想做个联合业态,就里面有咖啡、宠物,类似于这样,在一个四合院里面,大家和睦融入的一个集体业态。”杜沐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