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双节叠加,让鹿城的街头巷尾都闪烁着节日的光彩。人潮流动,笑语交织,焕然一新的莲礼湾、五桐里、东浦小村和驿头路,成为市民与游客假期里的打卡“新宠”。
优美的吉他声吸引游客频频回头。
假日期间,记者走进今年鹿城首批完成“文明焕新”改造的四条街区。自10月1日开街以来,它们以光影、色彩与香气,共同描绘出一幅鲜活的城市节日图景——既有烟火气,也有文明温度。
步入大南街道莲礼湾,时间仿佛被放慢。河畔步道在定制灯光下铺展出柔暖光晕,咖啡店、甜品铺与文创小店橱窗闪烁着细碎光点。孩童踩着滑板车掠过,笑声碎进秋风;长椅上,市民在喧嚣中寻得片刻安宁;“心形奶茶”“钢琴踏板”等艺术装置前,恋人定格温馨瞬间。
与之相邻的天润行跨境电商园,也因街区焕新而重新焕发生机。假期里,园区内的“花舍里”咖啡厅客流量翻了一番。园区总经理司华杰说:“这次改造让整个片区都活了起来,人流多了,消费也旺了,街区的烟火气真回来了。”
游客在榕树上挂上自己的许愿卡。
来到滨江街道五桐里,则是另一种奔放的视觉交响。百米涂鸦长廊让老墙重获新生,色块饱满、构图张力十足,成为年轻人镜头里的“热区”。大学生小林笑着说:“屏幕拍不出现场的震撼,色彩像是有生命。”据不完全统计,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五桐里客流量同比增长20%。老居民苏女士感叹:“从前是‘老破旧’,现在是‘文艺范’,这不只是粉墙重刷,更是社区灵魂的再生。”
南汇街道东浦小村的焕新,则由味蕾引领。沿街餐厅灯火通明,从地道小吃到创意料理的香气弥漫街巷。蜿蜒的排队长龙,也成了假期里的独特风景。专程“寻味”的张女士一家说:“环境变好了,吃饭也更有仪式感。‘觅食’,现在更像一种生活享受。”夜幕降临,鼎沸人声与蒸腾热气交织,构成一幅活色生香的都市夜宴图。记者了解到,东浦小村“九又二分之一寿喜烧”小长假期间营业额同比增长约10%。
远在山福镇的驿头路,则以另一种节奏诉说焕新故事。街头那面绿皮火车彩绘墙,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记忆隧道”,让这座山间小镇在静谧中重拾生活温度。今年假期,驿头路客流量同比增长22%,成为市民“逃离喧嚣”的理想去处。
这股焕新热潮的背后,也有数字文明的加持。10月1日开街当天,鹿城同步上线“文明打卡”活动。市民通过“温度新闻”APP在四大街区拍照上传,即可领取文明代金券,在合作商户满额抵扣。线上线下的互动叠加,让文明成为节日里最有温度的潮流。市民张先生一家连续五天走遍四条街区,他笑说:“边拍照边领券,吃喝玩乐一站式,节日氛围特别浓。”
鹿城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街区焕新并非短期活动,而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长期行动。过去两年,鹿城已累计完成40个“文明焕新”点位改造。通过主题化打造、业态联动与文化创意赋能,让老街区成为新的消费地标、文化示范点与生活样本。
假期虽已结束,焕新热度却仍在延续。夜色下的莲礼湾河畔,柔光映着行人笑语;五桐里的涂鸦墙前,相机快门一再响起;东浦小村的香气依旧弥漫;驿头路的古韵摊前,游客缓步流连。光影与欢声在日常中延展,让老街焕发新的生命节奏,也让城市文明的温度,留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来源:温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