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文明网
创首善之区 建幸福鹿城
您当前的位置 : 鹿城文明办   ->   文明培育 -->正文
温州“瓯越好家风”,小故事如何讲出大文明
来源: 编辑:鹿城区文明办 日期:2025年09月05日 字体:

  “护士母亲紧急施治,8岁儿子担当‘导航’……”这个夏天,温州好人朱茜母子勇救心脏骤停老人的故事,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刷屏,冲上热搜,温暖了无数人的朋友圈。
  当夜幕降临,熙熙攘攘的瓯海梧田老街榕树广场,这段“母子合力救人记”被鼓词艺人陈怡丹用淳朴乡音娓娓唱了出来。鼓词声里,浸润着“助人为乐”的家风温度,吸引路人纷纷驻足。

  8月28日晚,“榕树下的文明实践”之“山水瓯海·家风传承”系列活动走进梧田老街。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以多元传播推动好家风进入千家万户,正是温州推动‘瓯越·好家风’的生动缩影。”温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今年6月起,一系列家风传承活动深入温州社区与乡村,使之成为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这不仅是温州一地的实践,更是对全国和全省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部署的积极响应。”
  从老故事到新典型,从破旧俗到树新风,温州正以“破立并举”之姿,探索家风的传承路径与精神活力。
老故事与新典型,共织家风图景
  何为好家风?回溯历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经典家风故事,揭示家庭教育对人格塑造的深远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对正处于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全力冲刺“双万”城市重要历史关口的温州而言,好家风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基础工程。

 

8月15日,龙湾区2025年“瓯越·好家风”宣传展示暨“民享龙湾”暑期训练营结营仪式。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今年6月,温州“瓯越·好家风故事汇”活动拉开帷幕,计划以一年时间,组织开展十大家庭文明建设系列主题活动、打造百个家风家训优秀基地、征集千个家庭文明建设好故事、开展万场家庭文明建设实践活动,从而惠及百万群众。
  这是一场从家庭出发、从自身做起的全民行动,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近3000个家风故事从街巷阡陌间浮现——有的承载岁月沧桑,有的正发生在邻里身边。
  作为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温州家风底蕴深厚。永嘉学派提倡“义利并举”,刘伯温以家训修身治家,楠溪江畔书香绵延不绝……深厚的文化传统,早已融入温州人的日常,铸就“瓯越好家风”的坚实底色。

  而真正让家风“活”在当下的,是那些可触可感的人物与瞬间。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平民英雄李学生奋不顾身救下孩童,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定格于壮烈一刻;洞头乡村医生王珏化名“兰小草”,默默行善十五载,直至生命终点。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不仅滋养着一代代温州人,更跨越地域,传递出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
 

“瓯越·好家风故事汇”家风故事宣讲会活动走进鹿城。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新时代也正在书写新的家风图景。在瑞安,干部阮瑞珍与曾大湘倡导节俭新风,打破传统婚俗,选择在文化礼堂举行了一场简单却温馨的婚礼;在瓯海,浙江钟铮锁业有限公司的80后负责人陈铮,坚持每周例会上让员工分享“好人好事”,在他看来,企业不仅要“造好锁”,更需“做好人”;平阳的李波涛出身军人家庭,带领妻自和孩子常年奔走在志愿服务一线:帮瓜农义卖4000斤西瓜、护送农民工返乡、定期慰问孤寡老人……这些故事并非宏大叙事,却足够真诚;不曾震天动地,却直抵人心。
  老故事未褪色,新典型正发光。将家风建设与城市发展目标紧密相连,温州正在尝试一种更温暖的路径——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激发人们内心的向善力量,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治理现代化注入更多“家”力量。
多元讲述,让好家风传得更远
  好的家风故事需有好传播。谁来讲述、怎样讲述,成为家风推广的关键。
  温州逐步构建起“干部带头传、好人领衔讲、全民共参与”的立体化传播矩阵,让好家风声音传得更远、扎得更深。
 

8月28日,瑞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家风家业与事业 家风民风与社风”主题讲座。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家风成为干部的必修课。“良好的家风传承和党员身份,让我养成工作中不怕苦、不服输的作风。”每周,瑞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定期举办家风分享活动,来自乡镇街道的干部们围坐一起,听当地老干部分享自家家风故事,在一次次的交流与感悟中,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位于龙湾区永昌堡的英桥王氏家风家训馆内,12000余字的《王氏族约》蕴含着“为官体国、在乡惠里”的家国情怀和“崇儒重教、勤俭守法”的家训精华,成为龙湾区机关干部们廉政教育的重要课堂。温州更将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不仅在日常中强调家风与作风的关联性,更在温州市委党校推出“好家风”精品课程,将家庭文明建设系统纳入年度教学计划。
  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是家风故事最生动的讲述者。温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全国最美家庭”“浙江好人”“温州好人”等群体开展巡讲互动,让榜样的家风故事成为“活教材”。在温州蒲鞋市小学“开学第一课”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李碧的分享让全场动容——她带着家人把每个节假日变成“志愿服务日”,14年的坚持,让“用爱回报世界”的家风具象化。“我也要像李妈妈一样,让身边人因我而幸福。”听完故事,孩子们的发言稚嫩而坚定,榜样家风的种子就此在心中扎根。

“瓯越·好家风故事汇”家风故事宣讲会活动走进平阳。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家风故事的生命力,在于群众的广泛参与。温州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让群众从“听众”变成“主角”,真正激发家风传播的内生动力。线上,依托“德润云学院”“幸福e家”云课堂等平台,推送“瓯越·好家风”故事,覆盖超200万人次;线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礼堂、学校、社区、企业等基层阵地,一个个“家风宣讲点”成为传递温暖的窗口,“家风讲堂”上居民分享自家的治家之道,“家庭叙事日”里亲子共同讲述家风小故事,“群众讲、群众评、群众传”的氛围日益浓厚,每月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达1600余场次,让家风故事在口口相传中浸润人心。
  立体化、全覆盖的传播矩阵,正持续放大温州“瓯越·好家风故事汇”的感染力与影响力。
创新表达,把家风“讲进心里”
  好家风,永远不会过时。如何将“一家之风”有效转化为“万家之约”,已成为社会文明建设的关键课题。
  传承好家风,既需内容扎实,也需形式创新。近年来,一批传统家风故事正借由新颖的表达实现“破圈”。例如,河南焦作年逾九旬的杜雪娥老人,用质朴老家方言讲述家风道理,短短两年抖音吸粉50万,视频播放量超5亿,成功将“老道理”讲进年轻人心里。

 

瑞安市桐浦镇浦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讲家风主题活动。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面对这一新趋势,温州系统布局。《温州市深化“瓯越·好家风”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工作规划》于近日出台,多项品牌行动正梯次展开——
  以艺术载体,让好家风“唱出来”。鼓励文艺工作者取材温州本土家风题材,创作一批贴近生活的曲艺作品,通过基层巡演融入百姓生活,让观众在审美体验中感悟家风内涵。
  借力新传播,让好家风“红起来”。培育“网红家风宣讲员”,采用脱口秀等轻松形式,面向Z世代传递家风价值,实现老传统与新语态的交融。
  依托戏脉传统,让好家风“演出来”。发挥温州“南戏故里”文化底蕴,通过影视、戏剧再现古代家风、红色家风与新时代家风,实现以情感人、以艺育心。

 

乐清市第十二届家风文化节启动仪式现场。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此外,温州努力打破家庭、学校、社区的壁垒,推动“各自为政”转向“协同育人”。温州市教育局、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实施“温心健康”工程,推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和“温心有约”心理服务平台,实现服务由应急转向精准。目前,数字家长学校覆盖全市93%以上中小学,家庭教育理念真正“进门入户”。即将推出的15条家风主题研学线路,将进一步推动家风教育走进社区、学校和千家万户。
  同步推出的《日常生活劳动清单》,构建了“学校主导-家庭协同”机制,将家务劳动转化为亲子互动纽带,既传承了劳动精神和温州“四千”精神,也夯实了家庭责任意识。
好家风,是社会的精神根基。温州正以传播创新推动老故事抵达新人群,以家风建设赋能城市精神塑造,引导市民见贤思齐、向上向善,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坚实的精神支撑。(潮新闻)

相关链接:

文明网站:中国文明网浙江文明网温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