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双井头菜场一直是附近市民买菜的首选地之一,但随着零散菜农的涌入,环境卫生和交通拥堵问题逐渐凸显。温州鹿城区通过设立自产自销临时疏导点、爱心疏导屋,既解决了流动摊贩乱摆摊问题,又满足了摊贩生计和市民“菜篮子”需求。
早上6点,71岁的金道胜拉着自家种的几筐芋头,赶到了鹿城区蒲鞋市街道双井头菜场的双井摊,开始了一天的摆摊生活。如今有了这个自产自销的爱心疏导屋,像金道胜一般的流动菜贩有了规整有序的“新家”,再也不怕风吹日晒了。
摊主 金道胜:“这是去年摆起的,去年在这里卖,//也不怕太阳晒,他们还把空调,夏天空调开起来。”
爱心疏导屋的设立,是市容与民生之间的一次巧妙平衡。拥有40年历史的双井头菜场,承载着温州人的味觉记忆,加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里一直是不少温州人买菜的首选之地。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零散菜农涌入,环境卫生和交通拥堵问题逐渐凸显。
温州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蒲鞋市中队队员 林大中:“与其让他们在外面四散开来的摆,不如给他们集中起来,我们做统一管理,更方便管理,而且也更有利于他们自身的一个摆摊,舒适一点。”
执法队员们还与摊主们达成了管理共识:定时定点、人在地净、人走场清。在利民惠民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周边市容环境,让城市文明管理更具温度。
通过盘活城市的“金边银角”,不仅为流动摊贩提供了安身之所,也为营造文明有序的市场环境开出了一剂“长效药”。鹿城区为解决流动摊贩而设立的爱心疏导屋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