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是一座城市烟火气的最好写照。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鹿城各大马路市场开始复苏,展现出独有的生机和活力。然而,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噪音扰民等衍生问题仍然存在。如何在“烟火气”和“文明味”间找到“最大公约数”,实现便民不扰民?连日来,鹿城区持续开展马路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全面吹响新年“复工号”,以文明的市场环境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更放心。
瓦市巷,又称瓦市殿巷,是市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露天市场之一,已有50余年的历史。然而,由于早期集市聚落缺乏系统规划,道路狭窄等先天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加之周边学校、公园、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场所众多,春节后人流回归,垃圾遍地、交通拥堵等问题再度显现,给附近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此,整治菜场的呼声日益高涨。
“这段时间,我们积极联合街道、市监、交警、环卫等多个部门,对环境、交通秩序等开展常态化集中整治,并根据流动摊贩特征,针对性开展引导,从源头确保马路菜场环境有序发展。为了防止回潮反弹,我们还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以全天候定点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硬核举措之外,更有暖心关怀。春节后的双井头马路菜场内,高龄流动摊贩们不再沿街摆摊,而是搬进了市场中心段的“爱心超市”。这一变化源于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与街道、部门联合推出的规范运营方案。据介绍,为解决马路市场周边长期存在的高龄流动摊贩问题,相关部门盘活闲置房产,因地制宜打造“爱心超市”,将双井头菜市场内70周岁以上、自产自销的老年摊贩引入固定摊位,满足其经营需求。同时,在市场周边闲置区域划定临时摊区,要求摊贩定时定点经营,做到“人在地净、人走场清”,既规范了市场秩序,又为老年摊贩提供了便利,绘就了城市的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