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文明网
创首善之区 建幸福鹿城
您当前的位置 : 鹿城文明办   ->   文明评论 -->正文
文化礼堂得迈过四道坎
来源: 编辑:鹿城区文明办 日期:2024年01月11日 字体:

    如今,礼堂已成为浙江农民群众口中的高频词。“白天干农活,晚上去礼堂看电影呀”“礼堂活动天天有,我们放下筷子就想去”“春节快到了,礼堂村晚也要开场了”……

    文化礼堂作为浙江乡村文化阵地的一块金字招牌,全省已建成20511家,实现了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十年来,一个个主题鲜明的特色礼堂、一块块颇具辨识度的礼堂文化品牌、一批批多才多艺的文化人才队伍不断“上新”,呼应着“文化礼堂 精神家园”的目标定位。
    昨天,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衢州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文化礼堂的目标定位,剖析了文化礼堂的问题短板,为下一阶段的礼堂发展提供指引。如何让文化礼堂更好迈向下一个十年?让农民群众获得感更强?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衢州市柯城区余东村文化礼堂中,小学生体验非遗文化
 
    十年来,“我的礼堂我的家”理念深入农民群众心田,农民群众一年四季与礼堂相伴,春天迎春耕品新茶、学雷锋做志愿,夏天举办纳凉晚会、村运会,秋天重阳敬老、喜庆丰收,冬天办村晚、包汤圆……文化礼堂从0家到20511家,成为农民群众身边的文化乐园、精神家园,靠的是什么?
    有人说,是靠党委政府对建设资金、土地指标等要素的大力支持;有人说,是靠管理体系的有效支撑;也有人说,是靠浙江乡村丰富文化资源的持续滋养。
    笔者认为,这些的确都是重要因素,但与其他公共文化空间不同,文化礼堂更要紧的是农村群众对文化礼堂实实在在的归属感,能把礼堂当作自己的家,能主动投入、全情支持。比如,有的礼堂是靠地方农民群众自掏腰包建起来的,有的礼堂是靠当地村民主动请缨兼职管理守护的,有的礼堂文艺队伍、志愿队伍是靠当地村民自发组建的。
    农民群众为文化礼堂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感情,这是属于百姓自己的礼堂,这是礼堂可以走过十年的最大动力。十年间,文化礼堂不断“蝶变”。
    功能更多了。文化礼堂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丰富。比如以前在文化礼堂里可以看演出、看电影、听宣讲,如今,有的文化礼堂还推出了剧本杀等新玩法。像长兴县石泉村文化礼堂,启动剧本杀沉浸式体验馆、婚纱摄影馆、古风团建等项目,激发文化礼堂新活力。
    品牌更亮了。“村晚”“村歌”“村舞”等“村文化”品牌构成了一个乡村文化品牌矩阵。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点赞“‘村晚’活力四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写入“村晚”“村歌”、短视频平台上的#一起村舞BA#挑战赛吸引1.1亿次浏览,这些品牌不少就是依托文化礼堂打造的。
    人气更旺了。如今的文化礼堂已成为文化地标,聚起乡村人气。比如2023年浙江举办文化礼堂“我们的村舞”大赛,共吸引了33.6万村民到当地礼堂跳村舞,年龄层次跨越20岁到80岁,礼堂热度爆棚。不少地方的礼堂,村民都能自主选择去礼堂的时间、要开展的活动,想到就能去、去了就有事做。
    还有一些文化礼堂变成了“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一大批外地游客。比如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文化礼堂围绕“稻香”文化,开展长桌宴、稻田婚礼、稻田音乐节等活动,许多游客慕名前往,让乡村成为城里人的向往之地。
金华市金东区北山口村文化礼堂青年创客正在直播
 
    文化礼堂要想走得远走得实,既要看见礼堂的亮眼成绩,更要思考当下面临的问题。
    从群众角度看,有人说“想办场文艺演出,但没有专业的人来指导”“村里老人想有场义诊,联系不到相关医生专家”,也有人吐槽,“村里礼堂挂了很多牌子,但一年到头活动并没送几场”等,这些都暴露出“牌子代替服务”、资源供给不均等问题。在笔者看来,文化礼堂要更好走向未来,需要迈过四道坎。
    有的忽视文化。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文化礼堂每年举办各类活动超10万场次。活用礼堂空间,让各类活动和惠民服务纷纷进入礼堂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少数地方礼堂变饭店、礼堂变仓库,个别地方甚至将礼堂打包出租,办成了咖啡厅,这样就忽视了文化属性,偏离了“精神家园”的定位,慢慢就会丢掉文化阵地的“主权”。
    有的管理不善。一些地方管理制度落实不够严,存在推一推就动一动、不推就不动的情况。相关制度不科学不健全、集成下沉工作不够到位,导致资源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礼堂是缺少资源没人送、有的礼堂是不缺资源缺统筹。有些农民群众感觉自己村里的文化礼堂好像没人管,甚至个别礼堂连日常开门都难以保证。
    有的流于形式。有的礼堂活动开展、服务提供变得有一些“程式化”“机械化”,少了一些走心用心。有些文化活动为了考评而举办、服务为了绩效而开展。部分农民群众甚至感觉自己变成了“演员”,每次都被拉过来撑场面、做样子,拍个照片了事,啥也没记住,缺乏获得感。
    有的自娱自乐。有些地方创新打造礼堂文化品牌,但往往容易陷入“自娱自乐”的怪圈,表面看起来红红火火,实则没有火进百姓心里,缺少群众的参与度、认可度,距离贵州“村BA”“村超”的轰动效应还有不小差距。有些农民群众也迷惑“这个活动这么火吗?我咋没啥感觉?
    这四道坎倘若迈不过去,文化礼堂的服务水平就会打折扣,达不到农民群众期待。
浙江第一家农村文化礼堂——杭州市临安区上田村文化礼堂
 
    十年一礼堂。文化礼堂十年发展之路走得并不容易,是党委政府、农民群众共同努力的成果,大家有责任有使命把它建设得更好,发挥更大的作用。
笔者认为,需要记牢四句话,一起走好下一个十年之路。
    “姓”文化还得做文化。从字面上看,文化礼堂自然要“文化”打头。作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需要明确并坚持礼堂的文化属性,在礼堂里让农民群众有满满的文化获得感。
    不难发现,得到农民群众喜欢并追捧的文化礼堂,往往都是文化味很浓的,比如衢州市柯城区余东村打造全域文化礼堂,为百姓提供画画的空间,并且指导大家怎么画农民画,常年开展各类农民画家的画展活动,大家都喜欢来礼堂画画,人人是画家、处处是风景。
    农民建更要为农民。农民群众是文化礼堂的目标用户群,只有紧紧抓住老百姓的心,才能让大家来了还想来,这就要深知百姓“好哪一口”,时时看“缺什么”,常常问“要什么”。
    农村的老人孩子相对较多,就需要盯住不同年龄特点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比如孩子们放学无人看管,就办些课后趣味益智课程;老人们注重养生,就组织专家名医开设义诊;青年创客们为事业奔波,就多讲讲创业政策……同时,也需要引导大家“主动点”,就像浙江“礼堂家”数字工作平台、绍兴数智礼堂等提供点派单服务,让老百姓想要什么自己点,服务更精准。
    共同管促进共同享。这既需要上级部门划定“跑道”,在日常管理上健全机制,在智能管理上多做探索,在资源供给上多给帮扶,还需要压实分级管理责任,省市县乡村都应扛起礼堂管理职责,更需要让农村群众都参与进来,激发主人翁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礼堂管理员。
    如今很多社会力量都参与到礼堂的管理服务当中,很多地方推出了“文化管家”“礼堂CEO”“文艺村长”等管理服务模式。浙江还将部署开展“文化特派员”工作,以后之江大地上将有一大批爱农村、懂文化、有专长的文化人才队伍,参与礼堂管理运行。
    广参与才能谋出圈。出圈的背后,除了名气、效益,更核心的意义是文化传播、百姓参与。依托文化礼堂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精心策划活动从而吸引群众参与,打出品牌培育、宣传展示、特色服务组合拳,还有待持续探索。比如绍兴依托文化礼堂,打造“村戏”品牌,是立足越剧特色,让本地的老百姓参与进来,以本地带动外地、以线下传导线上,释放越剧文化魅力。但在推爆款、谋出圈的过程中,得避免为了出圈而博眼球,错把出格当出圈,守住乡村文化内核,擦亮乡村文化底色。
    文化礼堂的下一个十年,我们拭目以待。(浙江宣传)

相关链接:

文明网站:中国文明网浙江文明网温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