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文明网
创首善之区 建幸福鹿城
您当前的位置 : 鹿城文明办   ->   道德模范   ->   道德模范 -->正文
因为有爱 所以有光——好人“陈忠工作室”的那些事
来源: 编辑:鹿城区文明办 日期:2023年11月08日 字体:

有一种职业叫记者。他们以传递信息、报道真相和关注民生为己任;他们为弱势群体发声,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他们的足迹遍布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用汗水书写时代华章。在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来倾听新闻人的感人故事。


“浙江慈善奖”、“浙江好人”、“战疫群英”优秀个人奖、浙江省优秀慈善工作者奖、浙江省最美志愿者、感动温州十大人物、温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温州市慈善大使、温州市最美志愿者、温州慈善系统抗疫先进个人、温州市慈善总会5星级义工……今年,陈忠再获“温州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陈忠,温州都市报记者、温州都市报陈忠慈善工作室负责人。
陈忠是一个精神富足的人。翻开他的微信朋友圈,“父母”“新闻+慈善”“诗歌”,这“三件事”勾勒出这位“慈善老黄忠”身上的光。
因为有爱,所以有光!27年来,陈忠公益行程累计超100万公里,足够绕地球24圈;募集1亿多元慈善款物,惠及60多万人。


孝顺父母,家庭和谐
100万公里善行开始的地方

“今天上午6时30分许,我到达家中,叫了一声妈。母亲说,来了,快吃吧,烧好了。”
——11月4日记于朋友圈

陈忠的微信朋友圈里,“我的父亲母亲”的故事从未停更。
每逢周六,只要不出差,陈忠都会在凌晨4点半起床,洗漱后,5点准时从市区家中出发,叫上滴滴前往瓯北码头客运中心,搭乘5点30分的中巴车,回永嘉芙蓉老家看望父母。


十年间,中巴车司机龙俊兵和售票员粟苏恩几乎见证了陈忠的每一次周末“走归”。

“什么时候陈老师没出现,肯定就是出差了。”龙俊兵说:“加了微信后,有时候我请假回老家,班车可能有调整,我都提前告知,希望不要耽误他回家看望父母。”
和父母深深的羁绊,藏于一蔬一饭。
“已经有两周没回家了。今天上午,我去市场买了黄山鱼、野生虾、花蛤和带鱼,去乡下给父母亲做顿中午饭,看看父亲这些日子身体如何。乘车到家已经十一点半了,我赶紧做菜,父母亲吃得津津有味。”
鲜活的细节,真实、有力。
朋友圈圈友肖雷和陈忠只见过两次面,但对他印象深刻——“每次陈忠在朋友圈分享父母亲的故事,我都会点赞。一个人,爱父母,爱身边的人,才可能有真正的大爱。他的父母无疑是他最好的老师,人生的引路人。”
“说实话,陈老师有多少荣誉我不清楚,但是他坚持每周六这么早回家陪父母,光这一点,让我很是敬佩,也让同样作为子女的我感到很惭愧。”粟苏恩说。
从永嘉一个千年古村走出来,陈忠足迹踏遍温州所有山区和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还通过“一带一路,善行万里”等活动走出国门,公益行程累计超100万公里,足够绕地球24圈,原点便是一个有爱的小家。
陈忠是一个被精神“富养”的人。
“我家兄弟姐妹多,父母亲培养我们吃尽了苦头,我们虽然没有大福大贵,但是我们很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和谐相处,这是最好的财富。”陈忠用朴实的语言在朋友圈如是记录。
走得再远,归来仍是父母的孩子。
“即使再忙,刮风下雨也要回家,父母亲在家里等我们。父母亲在,家便在。现在父母亲老了,我们不能天天陪他们,如果我们能一直陪他们该多好呀。”时光荏苒,陈忠愈发珍惜。

及人之老,及人之幼
累计募集亿元慈善款物,惠及60多万人

今年3月31日,陈忠的慈善行程抵达四川壤塘县城。深夜,他的朋友圈记录了当天的情形——
在阿坝州人民医院举行的温州医疗公益对接需求座谈会上,陈忠被两个患有严重脊柱侧弯的姐弟所触动,见多了“苦难”的三尺男儿仍逃不过落泪。当即,他把相关情况转发给温医大附二院相关负责人,尽管得到反馈“情况不容乐观”,但他坚定“尽量帮”“都会帮”。


“壤塘县小学生色尔忠、卓玛娜姆在温州治好了脊柱侧弯。这次我们去她们家,一楼养着牛,气味冲鼻,破旧裸露的房间需要装修。改善她们的居住环境需要几万元,请大家帮帮她们。” 这样的信息,在陈忠的朋友圈还有很多。
“陈忠这个人心很软,尤其见不得老人和孩子受苦。”常年与陈忠共同奋斗在慈善一线的同事张朝钧回忆道:“有一名来自西藏的孩子,手有残疾。陈忠不仅帮助孩子对接医疗资源,提供全家人来回温州的所有费用,还帮忙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看到孩子考上好学校,他比谁都高兴。”
甚至,有时候他比受助者家属还要“着急”。
遇到有藏区家长对孩子手术时间一再犹豫,陈忠忍不住高声质问:“到底是牦牛重要还是孩子重要?”他记着很多受助患者的复诊时间,第一时间提醒手术安排。


和陈忠聊起他参与的每一个慈善项目——“明眸工程”“童心筑梦”“大拇指工程”“肤生工程”……一个个鲜活的人,一段段真实的生命旅程,他都记得真切——
曾失明的张亚梅受益于“明眸工程”复明,不仅考上了大学,如今是一名音乐老师;新疆哈萨克族少女因“大拇指工程”,重新爱上了跳舞,样子可爱极了;壤塘的色尔忠、卓玛娜姆姐妹经脊柱侧弯手术长高了10厘米,脸上的笑容都自信了……

能帮一个是一个,陈忠朴素地这样认为,并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似乎总有能量战胜“无力感”,陈忠用日复一日的坚持,二十多年来完成了1亿多元慈善款物的募集,惠及人数达60多万。“身边有忠哥这样的人,会让人觉得很有正能量。”有90后同事这样评价陈忠。

笔耕不辍,爱岗敬业
乐此不疲地“铁肩担道义”

有热爱的人会发光。无疑,陈忠的光芒,不仅来自沉甸甸的荣誉,更来自发自内心的热爱。
翻看近年来陈忠的上班打卡记录单,6点30分左右,没有特殊情况,他都已到报社,看看当天的新闻,做好当天的工作计划。
“我不在新闻的路上,就在慈善的路上。”这是陈忠朋友圈的签名。他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今年是陈忠在温州都市报工作的第27个年头。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他一个也没有落下。


做慈善,陈忠经常深入高原,最高曾攀登4500多米的高峰。在平均海拔3300米的四川壤塘县,人高马大的陈忠,也不免有些许高原反应。但每一次,他都坚持白天“做慈善”,晚上“写新闻”。
“整晚都没有睡着,满脑子都是稿件的事。凌晨3点前才关灯,但也没有睡,5点多又把灯打开,继续写稿。”今年7月27日,陈忠在朋友圈如是记录。
从业以来,陈忠笔耕不辍,采写的见报新闻稿累计达200多万字。“真的很难想象,忠哥这样的慈善工作强度,但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他采写的慈善新闻。”经常编辑陈忠稿件的一名同事这样说。
在陈忠的“慈善朋友圈”,他的独特之处,首先是一个媒体人。
“‘肤生工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陈忠的付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点赞陈忠,“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大善,看到了媒体人的担当。”

在20多年的慈善公益实践中,陈忠逐渐建立了以媒体为核心资源的庞大公益朋友圈。一手媒体资源,一手医疗资源,同时,他还和红日亭、三乐亭、旭日亭、复兴亭等温州道德地标,温州市天爱公益协会、瑞安伯特利慈善基金等100多家民间慈善组织和义工队抱团发展。
“依托媒体平台,陈忠发挥出了做慈善独特的优势。”温州市壹加壹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陈招乐说:“一方面,他能通过媒体汇集多方资源;另一方面,他还能通过媒体发声,把需要帮助的信息,把慈善的好声音传播出去。”

风土人情,乡间往事
诗意记录,传递对生活的热爱

陈忠喜欢写诗,在他的朋友圈里,诗歌也是重要一角。
“我想在你的世界发呆,撑一只小船打捞你全部的柔情。我简单不在湖里行船,在云与云之间行船,让爱的世界静谧在此刻风景。”这是陈忠朋友圈的一首小诗,字里行间透出他的柔情与细腻。
“写诗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情感表达。”谈及写诗,陈忠说,浪漫的爱情诗让生活充满爱意,甜蜜蜜的爱情让生活更有滋有味。当然,除了浪漫的爱情诗,乡土人情,乡间往事、父母的爱,这些都是他创作诗歌的灵感源泉。


陈忠在朋友圈写诗已有10多年,累计写下3000多首。每次发表,除了收获满满的点赞,他的诗歌也被不少诗刊相中出版。如2014年5月15日从湖南娄底奔赴四川大凉山行善路上写的《童年我睡在外婆家栏杆凳上》,被录入齐鲁文学杂志社的《2017齐鲁文学冬之卷》;每年都有一首诗选入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主编的《天天诗历》中。

有热爱为马,文字为鞭,诗意盎然……“慈善老黄忠”还在日行千里,驰骋在“新闻+慈善”的广阔天地。

相关链接:

文明网站:中国文明网浙江文明网温州文明网